风土人情

抚仙湖的绿

马玫

到抚仙湖,不是第一次,至于第一次是什么时候,自然也就不记得了。习惯性地到了这个时候,总要到那里走走,像是见一个老朋友,总惦记着什么,对他有什么话要说,要看一看。

当然,这个地方对于我来说和故乡无关,和亲人无关,或许说有那么几个朋友,偶尔的问候和牵挂,但也有相聚或是碰头的地方。可偏偏选择在这湖边,似乎只有在这湖边倾诉方能尽兴,有些话只能面对这湖水才能说完,只有这湖水能懂那么多的心事,能承载那么多的幸福和记忆、孤独和悲欢。

那么,这个地方之所以值得我牵挂,值得我想念,必定是有理由的。

印象中的抚仙湖是蓝色的,蓝色而宽阔的水域,蓝色而明澈的天空。而小小的县城,像一张安静的名片,被镶嵌在了一汪宁静的蓝色里。那种安静的蓝色会让人想起一枚蓝色的水晶,挂在情人睫毛上的泪水,一条鱼吐出的泡泡。而水波里轻轻摇动的波浪,仿佛生命的源头。

八月,再次到抚仙湖参加一个笔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在这个蓝色的小镇里,居然还藏着一抹浓稠的绿。和澄江的文友廖彦兰等乘车去往县城,文友的热情和周到令我们十分感动,在澄江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有着大群的文学爱好者,她们始终把文学当成了自己毕生努力的方向,坚持创作,坚持自己的梦想,文学这个古老而共同的话题,让我们很快成了故知和老友,气氛异常活跃起来。

在前往县城的路上,要经过大片的荷田,我知道澄江是盛产藕的地方,小的时候,藕粉是我舌尖上最甜蜜的怀念,那种软软的、糯糯的甜,滋养了太多关于童年的记忆。为了吃藕粉,装病不去学校,为了一碗藕粉和姐姐翻脸,第一次自己调制藕粉时的失败经历,现在想起来,都可以成为一篇篇生动的小文。

我小时候生长的地方很少有机会看见荷花,因此在我有限的认知范围里,觉得荷花应该只有观音才能手持,那一定是天上之物。中学时读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时,对荷花更是十分向往。之后有过一段时间学习绘画的经历,便在纸上努力描绘想象中荷花的样子,硕大的叶片,晶莹的露珠,含苞待放的花蕾,怒放荷花的灿烂和淡雅,之后,总在即将完工的画作上添上“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

这次在澄江,真的看到了那种千亩荷田的壮美。我从小喜欢单纯的颜色构织成的图景,那也是我向往绿色的草原、金色的沙漠、蓝色的大海的唯一理由。在那种辽阔得无法收拾的单一色彩里,人是虫子、是蚂蚁、是一片有思想的树叶,也是怀抱整个宇宙的唯一的神。

我现在才知道,澄江除了蓝色之外,这样的绿又能构织出另外一番景象。肥厚的叶子如马赛克般排列在塘里,连结成结实的墙壁,像一只只巨大的手掌接住风雨和阳光。风来,饮风;月来,饮月;雨来,沐雨;人来,不惊。这是荷最为坦荡的情怀。

而阳光下,那些粉色的荷花、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荷花,星星点点地布满荷塘。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怒发冲冠,有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别有池塘一种幽。真是千姿百态,娇艳欲滴,点缀出了别样的芬芳,仿佛在路边散步,偶然遇见了一群风华正茂的女子。我向来喜欢素颜的女子,胭脂太浓,难免会让人想起花街柳巷。略施薄黛是小家的风月精致,那么素颜则应该是有情怀的女子,是与生俱来的聪慧和自信。

而面对这粉红的花色,便会让我联想到素颜的女子,清新、淡雅、芬芳、灼目。微风吹来,秋波起伏,荷叶轻摇,闭目呼吸,光艳皎洁的花朵送着暗香,人置于这万朵荷花之中,便觉出了自己的渺小和浅薄。

这样的景况,对于一个从小对荷塘情有独钟的人来说,又算不算赴一场盛宴,迎接那毫无防备的繁华或奢华。

然而,还不尽兴,文友一定要带我们参观澄江的西龙潭。听她介绍,澄江的水源主要来自于东西两潭,东有东龙潭,西有西龙潭,两水交汇,输入城中,日夜滋养,我真有点羡慕了,这小地方独得天地恩宠。

到西龙潭时刚好遇见绵绵秋雨,山、水、树、潭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雨雾里,我们几个妖娆的女子手持红伞,仿佛误闯入山水画卷,为这万绿丛中添了一抹娇媚的红。

因是工作时间,人极为稀少,关于文学的话题也正是尽兴的时候,聊天的声音在湿润的空气里显得特别流畅,而这种声音又被巨大的安静包围着,听澄江的文友说,澄江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听到消息后大家积极支持,这么生态、自然、美丽的城市,若是能让“文明”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主旋律,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更美,不正是我们所努力想要达到的最好生活状态吗?

绵绵细雨里的西龙潭极为安静,出乎意料的是却有极为旺盛的香火,庙宇里香火缭绕,诵经声此起彼伏,听当地的大妈说,今天是接龙王的日子,明天要送龙王走。难怪,澄江有那么好的山水,善良的民众怎能不答谢龙王的恩泽。

西龙潭的水是绿色的,也许是山体投映于水中,或是潭底的水草太稠,浮于水体。湿润的空气滋养着一切生命,在公园入口处,偶然看到一棵百年老树,被厚实的青苔重重包裹,像是穿了一件厚重的冬衣。

我记得如此苍翠蓬勃的青苔,我第一次见应该是在屏边县的大围山,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造就了湿润的生长空间,使大围山的青苔特别肥厚。漫游了一天的山路,看过了太多的枝繁叶茂,偏偏对那满目碧绿的青苔记忆犹新。因为之前在我的印象里,青苔大多是生长在墙角、沟沿、背阴的地方,或是瓦檐的缝隙之间,大概是不能长成气候的,没想到小小的青苔也能渲染出如此宏大的场面,它似乎在提醒我,不能忽视任何的弱小。这次在澄江又再次邂逅的确有些意外,赶紧掏出手机拍照,以此留念。

此前印象中蓝色的澄江,自此游过之后,便在那一抹蓝色中添上一笔清浅的绿,它们相互“勾芡”和交会,融入到大自然中。但无论是蓝色或是绿色,都是大自然中最为明媚的色彩,是属于生命的原色。

山明水媚,或许是对这个发展中的城市最好的印象和记忆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