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醉美”的河流世界的漓江

新华社记者刘伟 夏军 广西桂林漓江有着“山水甲天下 ”的美誉,秀美的风光令人沉醉 。

日前,记者再访漓江,江面上游轮、排筏络绎不绝,碧浪层层打来,不少河段清澈得可见河底的水草,不时有白鹭在江边飞起飞落 。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较早面向世界开放的风景名胜区,漓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 ”。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坚守生态底线,探索可持续发展方式,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保护好这条绝美的河流 。

“醉美”的河流漓江宛如一幅完美的中国山水画 。1000多年前,唐代诗人韩愈曾赋诗描绘漓江美丽的自然风光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20世纪70年代,漓江沿岸出现一些工厂,工业废水直排入江,清澈的漓江水曾遭受污染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当地努力处理好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漓江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桂林市先后关停、搬迁了60多家污染企业,切断了漓江的污染源 。经过努力,漓江的污染带逐渐消失 。

改革开放后,桂林接待旅游人数持续增长,从1980年的180万人次到去年超过8000万人次,游客大增以及城镇化加速,使漓江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 。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守生态底线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共识,各级党委、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护漓江 。

“这些年漓江水清了不少,白鹭也越来越多 。”40岁的筏工陈徐文说 。

桂林市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漓江桂林市区河段水质连续3年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 。

小东江是漓江在桂林市区的分岔河道,岸边的民房曾住了上万名租客,生活污水多数直排入江 。如今,小东江两个监测断面的水质从2016年劣五类提高到四类,再到今年三类水质,每年上一个台阶 。

近年来,当地干部群众普遍印象是 :漓江水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好 。57岁的居民于志娟竖着大拇指告诉记者,现在水确实干净多了,值得“点赞 ”。

空前的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漓江生态综合治理的力度前所未有 。”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秦荣军说,自治区出台了首部地方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桂林市成立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改变了以前“九龙治水 ”的局面 。

以前漓江上有不少住家船,吃喝拉撒都在江里,如今160多艘住家船全部被清理迁移;以前一些河段两岸生活污水直排漓江,如今桂林分三期实施漓江治污工程,努力杜绝污水直排现象 。

记者在桂林市雁山区草坪回族乡碧岩阁驿站看到,江边建了简易污水处理站 。雁山区区长杨玉霜告诉记者,在他们城区,漓江边10个村都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所有游客和村民的生活污水全部经过处理才能排放 。

“为减轻漓江生态压力,我们在老城区‘做减法 ’文章,党政机关单位等被搬到远离漓江流域的临桂新区 。”桂林市临桂区副区长周波说 。

桂林市阳朔县常务副县长李首群说,作为漓江流域重要县(区),阳朔县彻底整治漓江沿岸“乱建、乱挖、乱养、乱经营,环境卫生脏 ”的“四乱一脏 ”现象,关闭漓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全部采石场,并实施生态修复;全面治理养殖污染,关闭迁移漓江沿岸养殖场,划定禁养限养红线区 。

漓江游船以前涉及大小股东近千人,有的游船使用老旧柴油机,有的在船上烹饪,污染很大 。秦荣军说,现在所有游船被整合为108艘,全部采用先进的环保低排放动力系统,取消船上烹饪,实现油烟零排放,大幅减少了经营活动带来的污染 。

桂林市灵川县副县长唐筱凌说,灵川县依托漓江东岸百里生态示范带,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田园变公园、农家变旅馆,旅游与扶贫相融合,拓宽了农民脱贫之路 。

世界的漓江今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桂林以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业内人士表示,这实际是让桂林探索出一条可供中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借鉴的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

“创新示范区工作的每个环节,都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秦荣军说 。

记者在漓江雁山区草坪段看到,河岸成片的竹林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 。草坪回族乡党委书记周荣锦告诉记者,为保护这片竹林,区里通过土地流转模式对村民进行补偿,村民收入得到保证,旖旎风光也得到保存 。

漓江是世界的漓江,漓江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开放与共享 。

至今,已有160多位外国元首、政要到桂林游览漓江山水 。桂林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多年来,桂林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推进旅游改革,年接待海外游客人数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成为欧美游客到中国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

生活在漓江边上的群众不断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 。七旬老人徐秀珍常年在本地当导游,接待国外游客时“学会 ”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十几种外语,能进行简单交流,她的视频被上传互联网后,老人“红 ”遍网络 。


返回